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内容

第五届医师节优秀征文展∣仁心妙手  杏林巾帼———记敦化市医院消化血液内科主任丁秋玲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8

慵懒地斜倚窗前,眼睛望向外面的景致,楼下的行道树在抽吐着嫩芽,早春的季节,生命越发蓬勃起来,鸟儿的翅膀在晴空里起劲地扇动,就连在桠杈间顽皮跳跃的阳光也愈发轻盈。身上洋溢起一股暖洋洋的舒适,忽然想起,缠绵病榻已经两年了,往事如昨,恍如隔世。

 

两年前,也是这个季节的一个下午在敦化市探亲,我被送进吉林省敦化市医院抢救,那个时候,我面黄如纸,手凉如冰,腹有积水,频频便血,当真是命悬一线,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莫大的痛苦和恐惧之中。

 

最终,我被救了回来。这也让我认识了我的救命恩人——吉林省敦化市医院消化血液内科主任丁秋玲。

 

丁医生是那种很典型的女医生,干练娴熟,谨慎细心,特别是她有女人那种特有的悲悯情怀与善解人意。

 

初见丁秋玲,我老公因为心里着急,讲述病情时,语速不自觉地就快了起来,让人不太容易听懂,她没有一丝的厌烦和不耐,她一边嘱咐年轻大夫和护士给我测血压、吸氧…等处理,一边始终面带微笑鼓励老公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并耐心地听我女儿哽咽着语无伦次地一遍遍问询,还一再告诉我们别着急,慢慢说。本来得病心里挺压抑,碰到这样的大夫真是让人觉得安慰。她的沉稳与冷静令我们从大难临头的惊惧中很快平复下来,她的平易与和蔼使我们有一种在绝境中终于找到了亲人的感觉。

 

丁医生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只要我好好配合治疗,她就向老天爷给我再借一段日子,让我能够把家里的事料理完。 一个月过去了,我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两个月,三个月……丁秋玲果然回春有术,竟让我一天一天慢慢地好了起来。

 

 半年后,再次复诊住院的时候,我又有了更高的奢望,想陪伴老公、孩子更多的日子,就这么幸福地陪着他们,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一直到永远!

 

丁秋玲又郑重地答应了我,但似乎她又看出了我的心事,所以,这次,她的条件是让我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她听。那个时候,心事还真是蛮重的,身体上的病痛自不必说,心理上的重负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对孩子、对爱人的负疚感,对未来、对人生的绝望,无时无刻不撕咬着内心,让人无从摆脱,无从抗拒,甚至无从埋怨,无从发火,只是欲哭无泪。可这些心事如何与外人道?说了又有谁愿意听?

 

丁医生在我身边坐下,她靠我很近,我下意识地往旁边躲了躲,我知道,对病人,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可她又向我身子靠得更紧了一些,我的眼睛湿了。

 

心里的怨念像决了口的洪水倾泄而下,对疾病的无奈与无力、对命运的不服与不甘、对亲人的牵累与牵挂……

 

丁医生时而安静地听我说,眼神里是同情和安慰;时而用专业医学知识给我详细讲解有关病理的知识;时而耐心地分析我的病情,把给我做的治疗方案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清楚说明,语气充满着自信和坚定。终于,我胸口不再堵,心里不再怕。

 

丁医生与我交谈从不用“好像”、“也许”、“大概”之类的不确定话语来敷衍我,总是鼓励我,给我信心。我能感觉到她对患者的真诚和尊重,也折服于她的专业能力,我知道一个好的医生如果没有深厚的学术素养,说话是不会这么干脆利落、敢下结论的。得了这种能要命的病,病人的心情肯定是很急切的,自己越是弄不懂病情,就越是心里恐惧,而丁秋玲的坦率和自信恰恰能让人安定下来。

 

丁医生笑着说:“有些病虽治不好,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饮食、生活起居是可以控制的,至少也会减缓继续发展的,照样也能活个高寿呀!”这话让重重压在我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说实话,为了这个病,我在其它大医院看了好几位著名专家,也许是他们看多了病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也许是他们还看到过比我的病重得多的患者,所以他们只是看着化验单开药,连眼皮都懒得向我抬一下,更不用说向我解释一下化验单的意思,说一下平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为一个病人多希望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多想知道该如何去保养啊!只有在丁秋玲这里,才感觉自己被她像家人一样关心着。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长期的治疗要花好多钱,我不想为了自己的病而把家里拖垮,我想为老公和女儿留下一家人多年来靠辛苦打拼才积攒起来的家底儿。她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悄悄地替我精打细算,同样疗效的药,有便宜的就不用贵的;她告诉我这种病可以办慢性病了;她鼓励我要鼓起勇气,坚持下去……

 

这一坚持,又是一年多下来,身体愈加好了,现在生活又恢复了惯性中的常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现在想来,好庆幸自己在绝境中遇到了丁秋玲这样的好医生。

 

内心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偶尔笨拙地说出一句“我请你吃饭吧,丁大夫。”都被她淡淡的微笑所拒绝,也许唯有面对疾病时的坚强与镇静,面对生活时的认真与积极,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朱大玲口述   胡本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