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书香 聆听书语∣肾病内科朱先菊读书分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5
初识张宏杰所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源于樊登读书,通过樊登读书了解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感觉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曾国藩,故买来书籍反复阅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本书揭露了曾国藩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葛与情谊;一生的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勤勉、务实、自律的“文正公”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透过曾国藩,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的独特生存哲学。我们从书中了解到,三十之前是“庸人”,三十之后是“圣人”,三十以前的曾国藩在官场处处碰壁,三十以后在官场左右逢源。那么是什么使曾国藩在官场发生如此改变?我认为关键就是在于他情商的转变。今天,我想以情商为主线,谈谈自己读此书后最大的感受。
后期的曾国藩可谓是‘高情商’的代表。关于他为人处事的心法至今也仍旧为大多数人所推崇。可是曾国藩的‘通达’离不开前期底层的摸爬滚打和官场浮沉的经验。在曾国藩经历江西之困后,在他痛苦万分的时候,接到了父亲的讣告,他立刻请求回家守孝,同时把工作难处写得清清楚,这下皇帝会支持他了吧!没想到,皇帝顺手推舟,批准他在家守制三年,实际上解除了他的兵权,湖南官员们听到消息后一个个喜形于色,曾国藩又沦为官场的笑柄。他的许多部下,都因军功飞黄腾达。一味蛮干、一味刚强并不能做好工作。没有团队的支持,很难成功,哪怕个人能力再强,在这个世界上,单打独斗,路就越走越窄。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倒下了,从此淹没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自称硬汉的曾国藩也挺不住了,整日生闷气,动不动就骂人。他数着江西的一帮文武骂,骂够了就找几个弟弟的茬吆喝,骂几个弟媳妇。语言粗俗,蛮不讲理,理学家的风度荡然无存。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几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曾国藩反思到,在官场之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事,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大悔大悟后,开启了从职场混不下去到“老奸巨猾”之路。曾国藩以为平定太平天国之战与自己没有关系了,没想到天京内讧之后,太平天国攻破了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皇帝只能重新起用曾国藩。大喜过望的曾国藩不提任何条件,立刻出山。曾国藩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变得他们几乎不认识了。首先,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接着,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然后,他不再慎于保举,而是“同流合污”了;第四,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曾国藩回顾生平几次大堑,认为挫折是他最大的动力,“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这些话也成为我日后困难之时的鞭策之语。自此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踏上“千古完人”之路。曾国藩知道如何应对各色人物,能处理好鱼龙混杂的关系,所以后续无论是上级、同事、下属还是家人,他都能以极高明的手段与别人处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关于智商还是情商更重要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人对于情商不屑一顾,甚至觉得其压根就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智商不够,也就是同别人共事的资格都没有,那么‘情商’也就无从谈起。而我认为,智商固然重要,情商也很重要。等到自己成为某一个阶层的一员,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多,也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此时若想要与人产生合作,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情商只是智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前一阶段,智商用来解决事务问题,后一阶段,工作能力已经得到认可,智商则需要用来解决关系问题,换了场景,处在不同的位置,智商所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情商的修炼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人生的和谐与开心是我始终的追求。
来源:肾病内科 朱先菊